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實習記者 楊悅 報道
1月11日,萬泰特鋼熱軋帶肋鋼筋EPD(環境產品聲明)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鋼鐵行業EPD平臺上正式發布,萬泰特鋼因此成為我國第一個通過并發布螺紋鋼EPD報告的電爐短流程鋼廠。1月12日,中國冶金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陳玉千帶領《中國冶金報》采訪組深入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先行啟動區,走進坐落于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的萬泰特鋼。
“歡迎你們!”在浙江萬泰特鋼有限公司(下稱萬泰特鋼)廠區門口,3名工人偶遇前來探訪的《中國冶金報》記者一行人,格外激動,邊打招呼邊朝著我們揮了揮手,臉上滿是喜悅。
走進軋鋼車間和煉鋼車間,恰逢工廠于春節前生產線停機檢修。從軋鋼車間的天橋走過,低頭望,1條平立交替高速棒材自動化生產線和1條650連續式棒線材復合生產線就在腳下;轉到煉鋼車間參觀時,2座高大的電弧爐和1座LF精煉爐矗立在眼前。
“目前,我們除了配備2條產線外,還有2座70噸級的電弧爐、1座80噸級的LF精煉爐,并配有天然氣加熱爐1套、美國PTI封閉式爐門氧槍、罐體式循環水處理,以及國內頂級的除塵設備等,采用各類標準化生產各類建筑專用鋼,通過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實現了生產控制級和企業管理級的自動化,普鋼年產量控制在120萬噸左右。”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黃良勇介紹道,“科學環保的發展理念已經成為我們公司推動發展循環經濟的思想基礎。截至目前,我們共計分別投資了5000萬元、6000萬元實施污水處理、除塵項目,累計花費35萬元購進其他配套環保設備。我們堅持立足綠色低碳,持續加大環保設施投入,以先進、高效、節能、節水等工藝技術革新為抓手,不斷提高著自身的環保能力。”
據他介紹,萬泰特鋼累計投資了6億元,通過技術改造、工藝升級推動實現固廢回收利用、水循環利用,實施原規模煉鋼、軋鋼生產線節能環保技術改造,實現節能減排,致力打造“綠色鋼廠”。他們還投資了大約3000萬元建設了2兆瓦級的余熱發電系統,年可節約4077噸標準煤、減少12231噸二氧化碳排放。
“我再帶你們去碼頭看看吧。”說話間,黃良勇帶著一行人來到了該公司的廠區廢鋼碼頭。在這里,一艘艘載滿廢鋼的貨船排列整齊。
“從這座碼頭出發,船只都可以到哪里?一天能‘吃’掉幾條船?船只的碳排放量如何監測?”《中國冶金報》記者問道。
“我們現在就在黃浦江上游,四通八達,京杭大運河都到得了,1天可以‘吃’15條船,每天大約‘吃’5000噸的廢鋼。”黃良勇說道,“在這里,我們布置了多個碼頭船舶岸電系統,共計投資了120萬元,解決了船舶靠港期間輔助發電機碳排放量大的問題,共計可以減排大約300噸的二氧化碳。”不僅如此,據他介紹,萬泰特鋼對已經建設的環保設備均安裝了在線監測裝置,可實時掌握廠區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和周邊區域環境質量,更加有效地監測廠區環境質量。
在隨后的座談交流中,陳玉千建議說:“鋼鐵行業‘能效標桿三年行動方案’已經啟動,極致能效工程也進入了實質性實施階段,除了要堅持走綠色低碳之路外,萬泰特鋼還要把‘極致能效’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制訂行之有效的企業達標桿方案,不斷優化工藝流程結構,推動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黃勇良表示贊同,他說:“我們接下來會繼續在‘極致能效’工作方面做出努力,部署相關發展計劃,進一步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